怎样对待人才:10分效果+8分心态
员工进入企业后,如果始终能保持10分的热情和能力,那么当企业对他设定10分的期望值时,双方的“供需”是平衡的,但更多的情况是,10分是不可避免地会下降的——出于为进入企业增加筹码等原因,员工在进入企业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多数时候会有意地提升自己的绩效,本来只有8分的能力,只能做到8分的成绩,但是会说成10分,一段时间过去,真实水平显露出来,实际只有8分而已。
此外,企业文化、员工认知度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绩效下降。因此,如果企业设定与之平衡的期望值,一段时间过去,平衡就打破了。
既然员工难以持续保持10分的状态,那么企业只有保持8分心态才能达成平衡。8分心态能达到10分效果。
王乐乐的父母在小孩教育问题上,持有8分心态,最终达到了10分的效果。
与小强相比,王乐乐并不是好学生,成绩只算得上班上的中等水平。他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到家后,他问他的母亲:“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比他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到儿子正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儿子的问题。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王乐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知道儿子的不足,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但是毕竟,孩子已经努力了,而且他较自己来说已经进步了。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不够勤奋,你不够努力……试图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儿子这样脑子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够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她不忍心再说这些话,况且,孩子已经努力了,他已经进步了。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她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就这样,儿子最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某市名牌大学。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你凡事抱着10分心态,以10分的结果去要求他人,稍微的差池就会让你不可接受;反过来,如果你抱着8分心态,即使是对方承诺做到10分,也将他打个8折,只要求他做到8分,并适时地鼓励他,你会发现,他做得比你想象得要更好,8分心态可以达成10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