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最新资讯
猎头知识
HR知识
职场信息
卓众指导
卓众策划
法律法规
职场养生
最新资讯

如果你能决定社会的分层,你会在几层?

这既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只是从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分析我们将要面对的未来:社会即将分层,你会在哪一层? 1、你的下一代会被迫逃离家乡吗? “凡有,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这句话来自《圣经·马太福音》,后人以此为典故,总结了“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马太效应是世界上最冷的规则,但它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京、上海、广州”和“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两个话题在网上流行时,有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基于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得出了残酷的结论: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断地从落后的省份提取劳动力。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的村庄和城镇都在衰落,但是东京和大阪的都市圈依然繁荣。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无情地吸收周围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生存。残酷吗?没有,这是年轻劳动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这些高质量的资源吸引了无数优秀的年轻人。优秀的年轻人将促进大都市的繁荣发展,使大都市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即马太效应越强。 人口迁移引发的推论更令人震惊: 你仍然可以在这些选择中犹豫(逃离北京、上海、广州或北京、上海和广州),这表明你很开心,因为你的下一代和下一代可能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你最终选择留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你可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当你的孩子到了你这个年纪,他们可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最终会衰落的家乡。 这是马太效应的另一面,弱者越弱。 2、收入增长越多,增长越快!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今天的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这将导致社会财富聚集到少数人身上。 也就是说,钱越多,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在过去的30年里,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但高收入群体(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金融从业者和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投资财富的积累就像滚雪球。同样的速度,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当王健林刷新“先赚一亿”的小目标时,你有没有计算过:王健林的净资产是2600亿,而1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这对他来说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 对于没有家产、年收入10万元的年轻人来说,一个1亿元的小目标并不难,那就是1000年不吃不喝。 3、贫门再难出贵子 1980年,一个农民的孩子踏进了北京大学的大门,邻居们都为他感到骄傲。但是到了北京之后,他发现自己没有看过课外书,跟不上同学的聊天话题;穿衣打扮很土气,女生让他拎包打水,原因其实是让男朋友休息;自我介绍也被当众嘲笑,说他的普通话像日语;除了插秧,他什么也做不了。正是这样一个农民孩子,他创办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他被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但是,如果俞敏洪再晚几年出生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了1978年至2005年北京大学生的家庭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农民子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30%以上的北京大学学生来自贫困家庭;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子女比例开始下降; 2000年以后,只有10%以上的农村孩子被北京大学录取。贫困儿童进入名校的通道越来越窄。 谁占据了农家孩子的名额? 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于2012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无声革命: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通过对50年数据的研究,该报告得出了震惊全社会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精英儿童比例迅速上升。这些社会精英只占全社会人口的1.7%,但40%的北京大学生出生在这样一个精英家庭。 不管贫困家庭有多难生出贵子,精英们聚集在名校,这是马太效应的又一胜利。 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是农民子女的黄金时代?由于高考直到1977年才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4、绝望的底层,喊读书无用 日前,有读者转给我一篇题为《底层放弃教育,中产阶级过于焦虑,上层阶级不参加中国高考》。 在此之前,我已经在朋友圈刷了这篇文章,因为标题太耀眼了。令人兴奋的是,它不反映现实吗? 作者余秀兰通过中国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里贫困人口的认可度是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认可比例最高。因此,作者用这样一个小标题来描述底层人对教育的态度——绝望的底层人: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作者的结论对吗? 是的。虽然情理难容,但在意料之中,不相信我的论证给你看: 论点之一:家庭越穷,读书的成本就越高。 2014年《经济学人》(TheEconomist)一份报告指出,高中三年的学费往往是几千美元,包括书费,往往超过贫困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论点二: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就越差。 2014年,瑞典隆德大学的薄家敏(BenjaminLillebrohus)根据一份统计报告,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10.36%,同济大学占18.98%,天津大学占28.14%,吉林大学占32.27%,西北师范大学占59.85%,南昌大学占43.68%,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大学)占56.98%。 正如《南方周末》在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所说:“出身越底层,上学越差”,这一趋势难以逆转。 论点三:学校越差,找好工作就越难。 当社会教育起点越来越高,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时,好工作的门槛必然会越来越高。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人才市场上所有在同一岗位上竞争的人,所以“毕业就是失业”不再是三流大学毕业生的笑话。 另外一方面,不管贫困生为上大学承担了多少债务,付出了多少代价,企业最多只能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对于底层人民来说,高成本、低收入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绝望。 5、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 随着底层“读书无用”的声音越来越高,社会上层阶级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疯狂。 今年上半年,一篇题为《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行各业家长的朋友圈疯狂转发。 当主流媒体炮轰课外班是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时,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辅导班的课程: 中文由北京大学的老师授课。孩子们读《大学》和《春秋》,但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关于历史的,它们横向比较了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和外国历史,具有文化和哲学的启蒙。 英语是某机构著名的老师,孩子们从自然拼写开始,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讲英语故事。 数学由中国985所大学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林匹克数学足以让文科生交枪,但孩子们会有乐趣学习。 作者说,儿子每天早上7:30起床,晚上8:00下课,赶回家做作业,完成作业后看课外书籍。一般是儿童读物,一周读一本,一个月读一套,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父母很残忍,其实强迫孩子这么痛苦,说快乐教育?但更残酷的是,这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10点睡觉,但他经常睡得比这个晚,孩子只有7岁!我真的很担心。每次我告诉他你不想上课外课,但他总是不想。他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赢得父亲,有他会知道父亲不会的东西。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很有趣:成功真的不是一代人的积累。 更有趣的是:龟兔赛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会怎么样? 答案仍然是马太效应。 6、社会越发达,阶级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直到56岁。 这项持续了49年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仍然是富人,阶级在世代代相传。 7岁本该是一个天真的年龄,但不同阶层的孩子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上流社会:John和Andrew已经形成了阅读《金融时报》、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观察者的习惯中,他们将上顶尖的私立高中,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进入政治。 中产阶级:男生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女生想长大,结婚生子。 底层社会:有的人想当驯马师赚钱,有的人想有机会见父亲。出生在贫民窟的普拉尔甚至认为“吃饱了,站少了,被打少了”是他们的人生愿望。 49年后,他们已经56岁了。 上流社会:约翰成为一名企业家,致力于慈善事业,约翰逊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孩子继续接受精英教育。 中产阶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是中产阶级,有些人会跌到社会的底层。 底层社会:Paul成了泥瓦工,Symon成了司机,他们生了很多孩子,大部分孩子继续靠卖劳动力在底层谋生。 在一个浪费时间的社会里,一夜暴富是可能的,但一旦社会进入发达稳定的阶段,阶级的分化和固化就会越来越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布什家族”四代人都是耶鲁大学的校友。布什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上层社会的人脉、财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等,父传子,子孙后代。 在公立学校接受所谓的“快乐教育”后,社会中下层儿童构成了新一代社会的中下层阶级。但是不管怎样,发达社会至少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这是社会稳定的另一种形式。 7、社会即将分层,你会在哪一层?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2016年雨果奖。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可以称之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北京的折叠是科幻小说的社会隐喻,而不是科幻小说: 顶层的控制规则,中层的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不再有被剥削的价值。 一场“人工智能”革命悄然而至,当底层人民对邻居大喊读书无用时,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更换”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时,社会对蓝领工人的需求将大大降低。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我们自己来说,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可能打破阶级吗? 是的,当然有! 即便在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纪录片《七年人生》中仍有一个人,他打破了阶级的天花板,成功晋升为精英。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被牛津大学录取,然后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看,约为7%。 巧合的是,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和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93%的人类行为是可预测的,其余7%是不可预测的。 书中没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总有一种人可以超越他的家庭、血缘关系和环境。他可以摆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看起来不一样。这种人被称为英雄。 所以问题是:社会即将分层,阶级正在固化,你能成为英雄吗? 猎头;猎头公司;深圳猎头公司;猎头招聘;猎头网;深圳猎头;猎头网招聘;猎头服务;猎头公司排名;猎头公司招聘
返回  2023-03-18